1. 专业定位
遵循本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培养能够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目标
面向全国、广东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电气行业发展特点及人才需求状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素质高、能力强,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如下:
(1)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广阔的国际视野,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态度;
(2) 具备独立设计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和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3) 具备实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实践项目的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4) 具备从事电气工程创新设计与研究的能力。
3. 培养规格
学制:四年
学分:168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要求:
(1) 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了解相应工作岗位的职责与职业道德规范。
(2) 工程知识应用能力: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科学知识和电气工程知识的能力。
(3) 调查分析能力:具有设计与执行电气工程领域相关实验,以及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
(4) 专业技能与现代工具:具有电气工程领域所需技术、技能,使用相关软硬件设计的能力。
(5) 系统方案设计能力:具有电气工程规划、电气系统或设备及元件的设计能力。
(6) 管理沟通团队与创新:具有项目管理,经费规划,有效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及创新能力。
(7)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具有发掘、分析和处理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
(8) 宽广的视野与终身学习:具有认识电气工程领域科技的发展趋势、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和国际视野,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4. 课程体系
专业必修课程有利于夯实基础,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基础课涵盖电路分析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与电力电子技术等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专业课程自成渐进关系,形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课程链。专业选修课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反映专业应用前沿;数量上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环节设置科学合理,能全面支撑学生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核心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气控制与PLC。
实验实践教学包括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电工实习、电装实习、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与实践、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5. 师资队伍
专业基于课程体系建设一支年龄及学科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充满科研创新活力的师资队伍。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共有教师25人,期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研究生8人。专业教师学科背景涵盖了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主要电气工程研究方向。形成3大课程教学团队:电力电子、电力系统设计分析、新能源技术及智能电网课程组。主持15项教研项目,发表28篇教研教改论文。科教融合、协同创新,近年来主持23项高水平科研项目,发表数十篇高水平科研论文,授权数十项发明专利。
6. 教学条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配置了相应的电气类综合实验室,强弱电结合,分别有: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CAD实验室、智能制造技术实验室、自动化技术综合应用实训室、机制车间、成型及制造室、电气车间、钳工车间、创新开发实验II室、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实验I室、II室、电力电子测试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电气自动化综合实验室。
该专业所依托的机电实验教学中心是广东省实验建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同时具备良好的实践实训环境,是学生们积累丰富实践经验、开拓创新、提升创业能力的良好平台。
专业重要信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开设的主要专业,经多年在自动化专业设置电气自动化方向培育后,自2013年起独立设置。近年来,该专业已经发展为强弱电结合的特色型专业。